4月26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海慧厅成功举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穆鹏出席并致辞。在京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表、北京市各区政府代表、国际标准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代表以及标准化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代表等450余位嘉宾现场参加论坛。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ISO/TC25(国际标准化组织铸铁及生铁技术委员会)及ISO/TC17/SC11(国际标准化组织铸钢分技术委员会)国内技术对口机构受邀参加本届论坛。
论坛邀请国际标准化组织智能制造协调委员会(ISO/TMB/ SMCC)主席克里斯托夫·普鲁士(Christoph Preusse),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协会(IEEE-SA)主席、美国康宁公司标准总监詹姆斯·马修斯(James Matthews),原国务院参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纲,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技术规范组无线接入网二组(3GPP RAN2)原副主席、中兴通讯高级标准总监赛尔吉奥·帕罗拉里(Sergio Parolari)五位标准化专家围绕“智能制造标准化赋能产业协同发展新机遇”“AI 加持标准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和全球标准的作用”“以高标准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全球统一标准造就繁荣产业生态”分享了标准在推动科技前沿成为产业实现方面的最新观点。
在圆桌论坛中邀请了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谭久彬,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协会(IEEE-SA)秘书长阿尔配什·沙阿(Alpesh Shah),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成,ULSE 国际部高级顾问、IEC美国国家委员会前主席凯文·利珀特(Kevin Lippert),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等产学研全球专家热议标准化在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论坛首次全面总结回顾京津冀标准化合作十周年发展成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年来,京津冀三地以标准化为抓手,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以协同标准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成效显著。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高念东在论坛上总结回顾了京津冀标准化合作十周年发展成就。高念东局长在介绍中讲到,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通力合作,携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标准引领作用,同心同向、共建共享,助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 ISO/TC25和ISO/TC17/SC11的国内技术对口管理工作。每年选派标准化专家参加 ISO/TC 17/SC 11和ISO/TC 25组织召开的国际标准化会议。2015年9月,全国铸造标委会首次组织国内铸造企业代表中国提出《铸铁显微组织—第4部分:球墨铸铁球化率评定方法》国际标准提案,国际标准ISO 945-4:2019《Microstructure of cast irons — Part 4: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nodularity in spheroidal graphite cast irons》于2019年正式发布,ISO 945-4:2019是我国提出并负责制定的铸造领域国际标准。2021 年 12 月,《特殊物理性能铸钢及合金》及《承压钢铸件》国际标准修订项目获批立项。ISO 19960:2023《Cast steels and alloys with special physical properties》于 2023 年正式发布。ISO/ DIS 4991《Steel castings for pressure purposes》,进入到DIS阶段。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铸钢及铸铁领域以及深耕国际标准方面的技术专家积极提出国际标准提案,将我国先进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提升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