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标准化知识系列文章(十):新修订《标准化法》百问百答
发布时间:2022-11-04   阅览次数:519次

导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要加强战略、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深化标准化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关键性、牵引性重大改革。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以来,受到了大家广泛关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从本期系列文章开始,将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百问百答进行连载分享,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6. 在什么情况下,推荐性标准必须执行?

1)推荐性标准被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引用,则该推荐性标准具有相应的强制约束力,应当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予以实施。

2)推荐性标准被企业在产品包装、说明书或者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自我声明公开的,企业必须执行该推荐性标准。

3)推荐性标准被合同双方作为产品或服务交付的质量依据的,该推荐性标准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双方必须执行该推荐性标准,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7.标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是什么 

标准与法律法规二者同为多元治理机制的重要工具,存在共性和联系。

(1)标准是对法律法规的支撑和细化。法律法规无法直接对其调整的具体行为做出量化、技术性评价,需要依靠标准进行支撑和细化。

(2)制定标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标准的制定需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要求,而政府制定的标准往往是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履行法定职责。
标准与法律法规除存在上述共性和联系外,在制定主体、制定程序、表现形式、法律效力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别。

8. 什么是标准化?

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

(1)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一是使产品、过程或服务具有适用性,实现或促进品种控制、可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产品防护、相互理解、经济效益等。二是促进贸易、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等。

(2)标准化是建立规范的活动。定义中的条款即标准文件内容的规范性表述,既包括对当前存在问题的表述,也包括对未来潜在问题的表述。

(3)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是通过标准实施体现出来的。标准只有在社会活动中实施后,标准化的效果才表现出来,再多再好的标准,没有被执行,就没有效果。

(4)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进而修订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制定、实施、修订标准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闭环过程,而是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循环运动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每经历一次循环,标准的水平就上升一个层次。

9.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化原理。

10.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制定标准是由标准制定主体按照其既定的制定程序编制和发布标准。组织实施标准是指宣传、推广标准,社会各方面应用实施标准。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是指法定监管部门依法对标准的制定程序、标准的内容以及实施标准的行为等进行监督并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节选自: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百问百答)